藥物不良反應是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遺效應、變態(tài)反應等。隨著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臨床用藥品種日益增多,與此同時,藥品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
在藥品引起的各類不良反應中,胃腸道反應占很大比例。根據 2021 年報告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中,胃腸系統(tǒng)疾病不良反應占比 27.8%,位列各種不良反應第一名。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有哪些常用藥物易造成胃腸道不良反應。
一、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1. 常見藥物
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吡羅昔康、萘普生、雙氯芬酸鈉等。
2. 胃腸道反應
惡心,嘔吐,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潰瘍等。
3. 作用機制
NSAIDs 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作用機制比較復雜,可能與以下幾方面相關[2,3]:
✦ 對胃腸道的直接損傷:幾乎所有 NSAIDs 均具有弱酸性和脂溶性,對胃腸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能破壞消化道黏膜屏障;當 NSAIDs 進入到上皮細胞后會影響細胞代謝,進一步造成黏膜損傷;
✦ 對 COX-1 的抑制作用:COX-1 在胃腸組織中廣泛表達,具有促進胃黏膜形成,改善胃黏膜血流量,減少胃酸分泌,維持黏液和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NSAIDs 抑制 COX-1,減少對胃腸道黏膜具有保護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引起胃腸道黏膜血供減少,進一步損傷黏膜上皮,導致糜爛和潰瘍形成;
✦ 抗血小板凝集效應:NSAIDs 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4. 注意事項
✦ NSAIDs 引起的胃腸道不良反應隨用藥時間延長而增加,且在一定范圍內呈劑量依賴性,在使用時需掌握好 NSAIDs 的適應證和劑量,可從小劑量開始,療程不可過長;
✦ 可選擇對胃腸道反應小的特異性 COX-2 抑制劑如塞來昔布,同時避免 2 種或多種 NSAIDs 合用;
✦ NSAIDs 引起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可聯合使用護胃藥如質子泵抑制劑(PPI)、H2 受體拮抗劑、胃黏膜保護劑,從而保護胃腸道黏膜;
✦ 口服 NSAIDs 餐后用藥可減少胃部不適,不建議空腹使用;
✦ 藥物劑型可以選擇腸溶劑型、緩釋劑型,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 對于老年人、有潰瘍病史的患者使用時要慎重,注意監(jiān)測有無胃腸道不適或出血癥狀。
✦ 消化道潰瘍活動期和近期有過胃腸道出血的患者禁止使用。
二、抗精神病藥
1. 常見藥物
氯氮平、氯丙嗪、奮乃靜、苯巴比妥、多塞平等。
2. 胃腸道反應
口干,口渴,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上腹部飽脹感,腹瀉,便秘及腸麻痹等。
3. 作用機制
因抑制腸蠕動,減少腸液分泌和降低血鉀,常可引起麻痹性腸梗阻[4]。
4. 注意事項
✦ 多種藥物聯合使用與胃腸道不良反應增加具有相關性,建議使用單一藥物進行治療;
✦ 胃腸道不良反應一般發(fā)生在早期,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自行緩解,如果持續(xù)不緩解且癥狀嚴重,建議更換其他藥物治療。
✦ 一般從小劑量開始使用。
✦ 與抗膽堿藥物聯用時麻痹性腸梗阻癥狀會加重。